时间:2023-05-19 09:54:00来源: 网络阅读量:14537
在5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及相关负责人介绍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 着力推动医保高质量发展”有关情况。
胡静林表示,全民参保是医保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、全局性工作,“国家医保局组建以来,一直高度重视全民参保工作,通过完善政策、优化服务、打通系统、夯实责任,持续推进参保扩面提质”。
综合施策,扩大参保覆盖面
“近年来,我国基本医保参保率一直稳定在95%以上。到去年年底,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4592万人,其中职工医保参保人数36243万人,居民医保人数98349万人。”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指出。
施子海表示,为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“覆盖全民”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”要求,将重点开展四方面工作:
——通过数据比对,提高参保扩面精准性。将建立健全与相关部门数据共享机制,加强数据比对,完善覆盖全民的参保数据库,实现参保信息实时动态查询。同时,去年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系统,将依托这一平台,将参保数据比对由省内扩大到全国,筛选出断保漏保人员信息,在剔除重复参保的基础上,推动各省实施精准扩面。
——通过部门联动,提高参保扩面针对性。与教育部门建立沟通协作机制,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保率;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合作,用好“出生一件事”这个机制,确保新生儿能够及时参保。同时,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。
——通过优化服务,提高参保扩面便利性。加强与税务部门协作,积极推进参保与缴费业务的线上“一网通办”、线下“一厅联办”,为参保人员提供“一站式”服务,方便群众参保缴费。
——通过完善政策,提高参保扩面长效性。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机制,推动更多就业人员在就医地、常住地参保,服务支撑人口有序流动,持续推动全民参保高质量发展。
惠民为本,满足群众用药就医需求
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据统计,现行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总数达到2967种,品种已涵盖临床治疗所有领域,广大参保患者临床用药保障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。
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:“国家医保局自组建以来,坚持‘保基本’的定位,持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,群众用药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医保目录实现‘一年一调’,新药更快惠及患者;第二,目录内药品数量明显增加,保障范围不断扩大;第三,狠抓目录药品的落地和配备,药品可及性明显增加;第四,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支持医药技术创新。”
异地就医报销便利性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。“国家医保局大力推进跨省异地直接结算,取得了以下四方面进展:群众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结算更加方便;普通门诊跨省直接结算取得突破;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取得进展;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不断优化。”胡静林表示,“下一步,将进一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。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,另一方面继续扩大覆盖范围,推动更多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,让参保群众在身边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。同时继续优化备案流程,鼓励更多地区开展自助备案,持续提升直接结算率,方便群众异地就医。”
三医联动,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
胡静林表示,2018年以来,国家医保局坚持系统集成,助力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,“群众享实惠、基金保安全、医院获发展、企业得成长”的多赢局面正在初步形成。
李滔具体介绍,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,注重发挥医保在三医联动改革中的基础性作用,促进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体系、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良性互动、协同改革。“一是着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。通过健全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,医疗救助为托底,补充医疗保险、商业健康保险、慈善捐赠等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,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不断下降。二是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。健全医保支付方式和激励约束机制,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。三是支持鼓励医药技术创新。通过开展集中带量采购、动态调整医保目录等措施,支持创新药品、器械等快速进入临床,推动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。”
李滔表示,下一步,国家医保局将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继续深入推进医保、医疗、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。一方面,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。制度化常态化开展集中带量采购,提升完善医药采购平台功能,完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,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。另一方面,推进医保改革与公立医院改革更好协同。支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,协同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;支持分级诊疗模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。与此同时,推进医保改革与医药创新相互促进。动态调整医保目录,让新药、新技术及时惠及百姓,协同推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Copyright 2005- as.fxomy.com 爱尚名医网 版权所有
声明: 本站文章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邮箱:bgm1231@sina.com